你的決定毀滅了誰

facebook收到以下的一個故事。

朋友手拿一份報紙說讓我做一個小小的測驗,我欣然同意了。

問題一:如果你知道有一個女人懷孕了,她已經生了八個小孩,其中有三個耳朵聾,兩個眼睛瞎,一個智能不足,而這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請問,你會建議她墮胎嗎?

我剛要回答,朋友制止了我,又問我第二個問題。
問題二:現在要選舉一名領袖,而你這一票很關鍵。 下面是關於這三位候選人的一些事實:

候選人A 跟一些不誠實的政客有往來,而且會咨詢占星學家。他有婚外情,是一個老煙槍,每天喝8─10杯的馬丁尼。
候選人B 他過去有兩次被解雇的記錄,睡覺睡到中午才起來,大學時吸過鴉片,而且每天傍晚會喝一夸特的威士忌。
候選人C:他是一位受勛的戰爭英雄,素食主義者,不抽煙,只偶爾喝一點啤酒。從沒有發生過婚外情。

請問你會在這些候選人中選哪一個?

朋友讓我把答案寫在紙上,然後告訴我說:

候選人A是:富蘭克林﹒羅斯福
候選人B是:溫斯頓﹒邱吉爾
候選人C是:亞道夫﹒希特勒

我聽了答案後吃驚地張大嘴巴。

朋友表情凝重地問我:你是不是為世界人民選擇了希特勒?

那你會建議這位婦女墮胎嗎?
我說:這個問題不用考慮,我們受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教育多年了,都生那麼多歪瓜劣棗了,就別再添亂了。當然墮胎啊!
朋友說:你殺了貝多芬,她是貝多芬的母親。

我又一次吃驚地張大了嘴巴。朋友說:嚇一跳吧!本來你認為很好很人道主義的答案,結果卻扼殺了貝多芬、創造了希特勒?

最後朋友總結道:所以不要用既定的價值觀來思考事物。

我抓過朋友手中的報紙,原來真是一個測驗題,題目是《你的決定毀滅了誰》。

價值觀就是這樣可笑的一個哲學題目 

第一個故事,姑且稱之為「殺貝多芬故事」,另一個就叫「選希特勒故事」吧。撇開兩個故事所犯下的邏輯謬誤[1](簡評如下:如在「選希特勒故事」中,作者先犯上不相干的謬誤,把一些與國家元首能力無關的特性(如道德感和個人生活習慣)作為選擇元首的條件;在「殺貝多芬故事」中,作者只作事後孔明,把事情的結果作為事實發生考慮的一個因素,犯下了倒果為因的謬誤;即使放下不相干的謬誤不表,作者也犯下以偏蓋全的謬誤,因為作者只以「殺貝多芬故事」和「選希特勒故事」來推出「不要用既定的價值觀來思考事物」的結論。綜言觀之,作者整個篇章是犯了推論失效的謬誤。),這個故事給我的印象,是價值相對主義思潮氾濫的產物。

對於一般人來說,只需把結論寫成「價值觀就是這樣可笑的一個哲學題目」就已經是很深刻、很諷刺的了。一方面來說,這種想法源自於人對自己生命感到不確定,在現代社會中,(宗教)神再不能給予大部分人安身立命的解答,社會變得多元自由,沒有一套倫理觀能統合所有人的價值觀,所以價值觀的爭論是可笑的。另一方面,人生有著種種的跌宕起伏,我們以為最好的決定,很多時是通往地獄之道路,對生命的荒謬感油然而生。人生的荒謬和不確定,使我們對自己的理性失去信心,對已有的價值觀持懷疑、甚至是犬儒的態度,在這麼的一個背景下,價值觀的爭論才顯得可笑,才有那麼多諸如「不要用既定的價值觀來思考事物」的論調出現。要分析「不要用既定的價值觀來思考事物」這句的邏輯謬誤不難[2],但要扭轉整個相對主義思潮的影響,這看來才是「可笑的一個哲學題目」吧!

可笑並不等如沒有意義。我們可以嘲笑薜西弗斯推動翻滾石頭的傻氣,但卻不能不思考人生的意義。即使人生只是一場遊戲,我們也有理由活得認真豐盛,拒絕道德犬儒,那麼類似慾照事件的集體擲石頭快感,也會變得不再吸引吧。


[1] 為了簡化討論,這裡「謬誤」兩字作廣義用,和李天命先生的架構略有不同。

[2] 「不要用既定的價值觀來思考事物」是不是一個「既定的價值觀」呢?如果是,這句陳述句就會變得自我推翻;如果不是,那麼「不要用既定的價值觀來思考事物」就是一個「不既定的價值觀」了。根據日常語意,「不既定的價值觀」是「不常見的價值觀」的一種,也就是說,只有該陳述句並不為人所熟悉、並不成為「既定的價值觀」的前提下才能有效,一旦我們為之廣泛宣傳,這句陳述句就會成為「既定的價值觀」了。

1 則留言

  1. 依据给予的资料,如果要再选一次,多数人还是会建議她墮胎和选候選人C. 除非你”早知道”他们会”变成”貝多芬和希特勒. 但是,天知道…
    还有,那”希特勒故事”明显是资料不全,只列出候選人A和B的缺点,而又专列候選人C的优点…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