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最喜愛這兩組鏡頭, 遙為呼應的主題是 (a) perception(s) of reality── 是所有影像媒體, 甚至是本篇(所謂)影評的必然歸宿。
究竟Thomas看到的圖象是不是一具屍體? 乍看只是一堆白點, 抽象得可以任意被人詮釋。但Thomas卻認為他所拍攝到的照片就是兇案的證據, 否則她不會不惜一切都要拿回那些照片。
Antonioni想表達的是「如何呈現真實」這個主題。在導演有預謀的鏡頭之中, 觀眾很容易代入如Thomas般的攝影師地位, 不斷把眼見的影像詮釋再詮釋, 就好像Thomas把照片放大再放大一樣。影像作為表達真實的一種手段, 它的極限就是不論看者與製造者如何把真實演繹得很迫真, 「演繹」這行為卻註定了真實本身之不可觸及。影像之不可能真實, 在於拍攝行為是人主觀選擇之產物。Antonioni在片尾的一組鏡頭之中, 嘗試以「以手指月,指並非月」的方式向我們揭示真實與幻象之間的關係。吊詭的地方, 就是「揭示」這種方式本身, 永遠都不可能達到Antonioni呈現真實的最終目的。
[「影像不可能真實」中所言之「真實」, 意思是本真, 即沒有被詮釋過的存在狀態。一個較為人所熟知的例子, 是柏拉圖的理型說(theory of forms or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