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是媽媽帶我去圖書館看書的, 那時是幼稚園高班。
- 第一次自己主動去圖書館是小學一年級。
- 當時最愛看的書籍是《漢聲小百科》。
- 小時候看書有不停看同一本書的習慣。
- 例如《三國演義》看了三十多次、《漢聲小百科》十二冊也看了十多次。
- 到了現在, 只有李天命的書能夠享用如此「殊榮」。
- 我書本上的啟蒙老師有──柏楊和李天命, 前者奠定我的史觀和民主觀, 後者確立我的人生觀和思考方式。
- 小時最喜愛衛斯理和金庸的小說。
- 九歲的時候就「偷入」成人圖書館了。
- 買書喜歡「講緣份」, 常常看一看書皮就決定買了。
- 有趣的是, 這樣的揀書方法居然讓我認識了不少名作家。
- 讀書很雜, 除了數學外, 什麼東西都有興趣去看。
- 結果是, 大學的通識科變得很容易, 更以此為藉口常常缺課。
- 喜歡直排書, 但橫排也沒有所謂。
- 覺得簡體字很醜, 但因為當初簡體字書的確很便宜, 所以才買來看。
- 看書很快, 但只限中文書。
- 看英文書的速度大約只有中文書的一半。
- 以前看書的量很少, 記得很牢。
- 有一個技能就是可以隨意想起某個作家的用字, 用手一翻就可以去到那一頁。
- 現在看的書雖然多很多, 但很難入腦。
- 連帶19.的技能也不太用得上了。
- 喜歡史鐵生的文, 很真, 且有宗教意味。
- 喜歡周生的文, 十分真摰動人。
- 以前很喜歡自己寫的文, 現在則越來越討厭。
- 看書的最佳時間是11時至2時, 又夠靜, 又是夜深, 人最接近神明的時間。
- 看書時會笑出來, 也會掩卷嘆息。
- 看得激動或若有所思的時候會四處踱步, 期間會擔心地板會不會下陷。
- 以前看書的時候不會寫筆記。
- 現在則會, 因為記性不好, 而且寫論文也需要整理。
- 不喜歡故作高深的作家。
- 喜歡平實又能感動人的文字。
- 小時常幻想書局是自己的家。
- 現在則希望有一個大書房可以供自己耕作。
- 經常有的經驗是, 常常買了一本書之後, 那本書就是課程的教科書。
- 喜歡在二手書攤找書, 有一眼關七的能力, 快人一步把好書找出來。
- 我認為是好書的書, 多數人都會覺得是好的。
- 在二手書攤看到別人拿了自己的心頭好會發脾氣。
- 常常帶書出街。
- 記得小學有一年拜山, 帶的書就是《三國演義》。
- 小時候會和同學玩背誦《三國演義》人物名字的遊戲, 如袁譚, 字咩呀?(顯思?)
- 最瘋狂看書的小學年代, 2日就看完十本書了。
- 家中的圖書證都是我「代為」保管的。
- 很多有關政治的書籍最初都是顏全推薦我看的。
- 第一次覺得完成一本書是exhausting的, 是中一時看完的那一本《帝國斜陽》, 接近1000頁呢。
- 赫然發現好些大學生對英國殖民史的認識還不出《大英帝國從殖民地撤出前後》的範疇, 都是中一看的。
- 一日不看書倒也無所謂, 只後補番就ok。
- 和完全不看書的人絛法溝通, 除非她是天才。
- 小時極喜歡看中史書, 因為史書的故事很吸引。
- 於是中學中史科的成績很好, 但毫不覺得學科吸引。
- 中六的時候愛上了看哲學。
- 第一次看李天命的時候驚為天人, 不是因為他的思考方法, 而是他的天人學思想, 竟與自己的一些經驗相合。
- 覺得有暢書榜是不可思議的事。
- 名人傳記大可不必買, 因為之後一定不會看。
- 從來不在書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或購買日期。
- 到外地旅遊一定會找書店, 越小越地道越好。
- 喜愛會看我認為是好書的女孩。
- 相信看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
- 圖書館館長是我曾經夢想的工作。
- 喜歡讀詩, 也愛寫詩, 但卻不能隨心作詩。
- 喜愛九份樂伯二手書店。
- 那一次買了好幾本史景遷呢。
- 因為珠珠的影響, 多看了一些中國古詩古詞的書。
- 常常借書給別人但別人卻沒有還給我。
- 其實自己有時都會這樣喇……
- 最喜歡李天命的「深情者, 即使獨行, 仍是同行。」
- 散文首推林行止, 尤愛他的讀書雜碎。
- 董橋的文筆一絕, 但太冷, 不合己意。
- 張愛玲也是, 但我只看了《惘然記》, 作不得準。
- 家中有很多有關知識份子的書。
- 也有很多有關中國文革、反右和六四的書。
- 記得有一次在街上暈倒入院, 醒來想的竟是, 啊, 我有時間看《中共貪污檔案》了。
- 很喜歡看有關中國的記錄片, 常常之後找有關的書籍看。例如看了《尋找林昭的靈魂》之後, 就找了《一九五七》、《走近林昭》等。
- 睡前通常不會看一些自己很喜歡看的書, 因為會越看越精神, 反而睡不著。
- 喜歡在不同場合揀不同的書看, 但準則完全是arbitrary的。例如去海邊就想揀昆德拉(不是卡夫卡!)的小說看。
- 看書喜歡找關聯關係。例如看昆德拉會想起史鐵生, 之後又會想起余華和賈平凹。
- 看書時喜歡不停轉坐姿, 坐一個姿勢太久會很累。
- 不喜歡硬皮書, 太貴了。
- 喜歡把書不按作家隨意地擺, 想找書的時候憑記憶去找。
- 其實這只是屋企不夠位的藉口, 按作家分類排書架還是比較方便的。
- 唯一有中文和英文版的書, 是Rawls的A Theory of Justice。
- 喜歡包裝樸素的書。
- 喜歡舊書, 因為書卷味真的和新書不一樣。(前提是屋企有位擺)
- 常常覺得可以透過文字和人心靈相通。
- 覺得寫好文的作家大多是不漂亮。
- 漫畫有印象覺得好看的只有hunterxhunter。
- 不能夠看電子書, 看不入腦。但看blog就看得入腦wor。
- 坐車看書是大學才養成的習慣。
- 大學之前從未認真看完一本英文書。
- 買的書永遠都會比看的書多得多。
- 近來愛上看陳雲的書, 其實中六時也看過他評中化的書的。
- 很愛看麥嘜麥兜的書, 很有哲學味道。(例如《算憂鬱亞熱帶》……)
- 哲學的啟蒙書是《李天命的思考藝術》和《當哲學家遇上烏龜》。
- 喜歡坐在草地上看小說。
- 看書喜歡同時看幾本, 因為怕悶, 也因為我的思維是跳躍式的。
- 看書時可以集中得完全聽不到別人說話, 有一次連熄火也忘記了…應該是金庸吧。
- 曾經嘗試過作小說, 完全不行, 人生歷練太少了。
- 喜歡一些有挑戰性和inspiring的書, 不過越來越小了。
- 書有三種。第一種是對你最重要, 你看完又看的。第二種是工具性的, 因為工作或讀書不時要用到。第三種是一次性的, 看完就可以不理。
- 只有長大之後才會明白98. 小時候看什麼書都好看。
- 我的《三國演義》充滿了自己小時候吃食物的殘跡──應該是月餅!
- 看書遇上知音人, 大抵是天下間最快樂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