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我印象深刻的,不是Wikipedia和大英百科全書的對照,也不是OpenSource平台發展的迅速,而是概念轉變是一件多緩慢的事。當世界上大多數的僱員還是在辦公室工作,工作是他們安全感的來源和身分的主要構成部分之時,你跟他們灌輸公司的hierarchical structure不是必要的,取而代之是更多的home office或是行動族,公司的ideas都是來自於世界各地,甚至有所謂prosumer的概念,這不是太過天方夜譚了嗎?
是的,這的確是一個paradigm shift。但可惜的是這種新穎的經商方式,實在太具有顛覆性了。例如,怎樣才可以使唱片業對於網上分享音樂的概念不再抗拒呢?
不要預期改變會在一夜之間發生,過去組織裡的典範轉移也很緩慢。從家庭工業轉變到工廠系統,耗費了大半個世紀。從工業工廠轉變到今天的高科技辦公室環境,則花了至少數十年。
原因之一是機構的慣性。組織有自己的內部邏輯,包括法則、慣例、規範和權力鬥爭。實務經驗顯示,要改變職場裡這些無形的社會要素,比起改變資訊系統困難多了……嬰兒潮世代長大的過程中,習慣了使用打字機、電話及開車通勤上班,要改變他們的生活風格,將會有一段困難的時期。科技也許能打開門,卻不能強迫人們穿過那扇門。(中文版,三四九頁)
我們何時可以在書中的例子般,以玩Battlefield 2來交換工作意見呢?(Given有些老闆連開MSN/facebook也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