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如何書寫底層社會

自詡為知識分子者,多少有以天下為己任之心,擔當群眾中的異見者,為弱勢發聲,以行動捍理想。不同的人會選擇以不同的方式介入:有作家化身成服務生、有學者走入工廠當打工妹、有貴族刻意抹去上層口音走入煤礦……這些行動,都是知識分子嘗試走入一個底層的位置,書寫那不屬於他們的世界。

如《1984》及《動物農莊》的作者歐威爾便是極佳例子,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社會主義者,年輕時曾到英國考察,寫下《通往維岡碼頭之路》。

《維岡碼頭》是歐威爾受「左派讀書會」所託,在英國北部考察 1936 年工人煤礦生活的紀實作品。歐威爾住的是充滿蒼蠅和甲蟲的賣牛肚店,冒崩塌的危險,爬進 1.5 哩長、只有疏落的木柱支的地道,進入採煤工場的核心,和工人同吃同住,生動詳細地記錄了當時煤礦工人的生活情況。此書不單是紀實作品,書的後半部有關歐威爾半自傳性的反思,才是全書最引人入勝的部分。

歐威爾貴族烙印

歐威爾出身英國的中產家庭,入讀伊頓公學,一派英國貴族的口音與習性。他回憶自身的成長,對低下階層的印象,總是覺得他們有陣味 (the lower classes smell)。

歐威爾向讀者剖白偏見是如何煉成的。由入學伊始,老師便教導貴族孩童們,不能和工人一起玩,因為他們很骯髒。由於當時的煤礦工人工作環境很差,煤礦旁並沒有臨時公共浴室,於是他們黝黑的肌膚便成為骯髒的標誌,強化「工人有陣味」的偏見。當時的英國朝野大臣及貴族更普遍認為工人天生不喜歡洗澡,甚至連一些支持工人的社會主義者也接受現實,和天主教結合,製造「骯髒自然、清潔奢侈」的論述,企圖混淆視聽。

一件小事反映了階級偏見的根深柢固:年輕的歐威爾認為到碼頭最嚇人的景象,就是見到海軍水手飲同一樽的啤酒,「一齊吹喇叭」,他一想到就會作嘔。但同一時間,如果真的有工人要和他分享啤酒,他卻會被迫接受,因為當時貴族都認為工人是不講道德的野蠻人,又怎敢冒犯?

贖罪式的自我探索

歐威爾是何時開始關心工人的呢?他畢業後到了緬甸擔任皇家警察,負責當地的治安工作,本來也算是不俗的優差,但他總懷有「帝國主義入侵者」的濃厚罪惡感。在一次對緬甸人的審判中,他親眼目睹上吊行刑的過程,身為壓迫者其中的一分子,歐威爾再也忍不住良心的譴責,於 1927 年回到了英國。

回國後,歐威爾開始把注意力放到工人身上,因為他逐漸了解到英國工人和緬甸人一樣,都是不公義制度下的犧牲者。不公義的制度,使得英國人能夠在剝削印度和非洲人後享受優質的生活,亦使得英國本土上流貴族得以踐踏工人的勞動成果。正正是有這樣的經歷,歐威爾和他筆下的勞動者不只是有書寫者與被書寫者的關係,更帶有向勞動者贖罪的意味在內。

書寫工人的難度

如果說歐威爾以贖罪之心走入群眾,那麼身為學者的潘毅所選擇的,就是希望可以消除理論與現實之間的鴻溝,以知識分子的身份向群眾說故事。以研究中國勞工為主的她,不論是《中國女工:新興打工者主體的形成》、還是《大工地上》,都是抱一個解決現實問題的心態而書寫工人。正如潘毅接受《新京報》訪問時表示,她書寫的東西並不是給學者看,而是希望農民工本身也看得明白。書寫故事只是橋樑,只有工人們權利意識覺醒起來,才有改變現實的可能。

同樣是為勞工發聲,艾倫瑞克《我在底層的生活》及歐貝納《資深記者化身底層階級 180 天》,都選擇了捨棄單純的報道角度,而決心成為工人的一分子。艾倫瑞克以 60 歲之齡,先後當過女侍、旅館房務員、清潔女工等作觀察;而歐貝納則選擇揭露邊緣清潔工如何消隱於一般人的視之外。不過,她們在書中似乎無法觸及的,是知識分子與工人之間那難以消除的鴻溝。

相比起努力走進基層而不得的知識分子,工人生來便身處最有利的位置,由他們書寫自己的故事,才最有感動人心的力量。曾經是食品廠工人的劉英傑,便把昔日在花生廠組織工會的往事,改編成小說《夢幻食品廠 120 小時》,諷刺工人如何成為老闆賺錢的工具。

書寫者的超然地位,大概是建築於其旁觀者的位置;當書寫者「身不由己」地代入被書寫者的角度中,自我對質往往會使置身事外變得不再可能。由工人文學獎委員會主辦的「知識分子書寫工人的困難」系列講座,將會進一步剖析書寫者與被書寫者之間那相依互存的關係。

﹏﹏﹏﹏﹏﹏﹏﹏﹏﹏﹏﹏﹏

「知識分子書寫工人的困難」系列講座Info
1. 歐威爾(George Orwell)書寫英國礦工的經驗
日期:2012 年 1 月 10 日 7:30 – 9:30 pm
地點:香港專上學生聯會(香港九龍旺角道 7 – 9 號威特商業大廈 9 樓)

2. 知識分子入廠經驗:深圳及香港
日期:2012 年 1 月 17 日 7:30 – 9:30 pm
地點:香港專上學生聯會(香港九龍旺角道 7 – 9 號威特商業大廈 9 樓)

3. 化身底層?
日期:2012 年 2 月 21 日 7:30 – 9:30 pm
地點:街工互助幼兒中心(葵涌葵芳葵仁樓地下 1 – 3 號)
網頁:https://www.facebook.com/workerliterature
查詢:9513 6827 劉先生

(刊於經濟日報副刊,2012年1月10日)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