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錯的展覽,很清楚地展示了畢加索不同時期的畫作,就是人太多了。
我不太懂看畫,但覺得這幅超現實主義時期的畫作很震憾。一個雕刻家愛上了自己的雕刻,明明只是對現實的再現,但卻愛上了這個再現,愛上自己的假面,而不能面對真實的他者。
這大抵就是取材自希臘神話中的畢馬龍吧。畢馬龍究竟是願望成真,還是不敢面對雕像始終不是維納斯的事實?
這是另一幅我看得懂的作品。模仿的是莫奈「草地上的野餐」,但很有顛覆的意味。
文史哲理本一家。荀子曰: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但求吾blog不只是淺雜而已,還有博粹為經緯。
正如昨日跟Shirley談到, 我覺得就他的作品而言昨日的畫作整體上很平庸, 沒有很深印象, 立體派作品也欠奉; 反而我留意到羅拔卡帕替他和友人拍的照片. 想必是對西班牙內戰的態度令他們走到了一起?
Chomsky似乎對西班牙三十年代共和國期間的社會實驗很推崇, 最近在思考社會組織如何擺脫金字塔式管理和階級制度的問題. 我始終覺得即使政治上容許, 還有一些技術問題不容易解決?.
嗯,當年西班牙內戰的確使很多支持社會主義/對社會主義有好感的知識份子走在一起,當年歐威爾也曾參與西班牙內戰,並寫了《向加泰隆尼亞致敬》一書,畢加索想必也不例外。
Chomsky如何推崇西班牙共和國的社會實驗呢?Peter可否說兩句?
有關社會組織金字塔式管理的問題,不太清楚你所指「政治」和「技術」分別所指的是什麼?我的理解是,即使組織上容許一定程度的由下而上的參與甚至是共同決策,但有的時候無可避免也會出現來自金字塔頂端的干預甚至是獨斷,尤其是在有重大危機的時候,你所指的「技術問題」,是不是就是指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