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局限

Civilization_ferguson

尼爾弗格森說的雖然是史學方法,但又何嘗不可以應用在社會科學身上?當主流經濟學強調人是自私逐利是本性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其實便恰恰沒有想過,人在既有政治社會經濟制度下的認知偏見與扭曲。索羅斯便把這種情形稱為反射性(reflexivity),看似卑之無甚高論之見,其實是市場失效的主要根源。

歷史學家不是科學家,他們無法(甚至不該嘗試)以可靠的預測力來建立放之四海皆準的社會或政治「物理學」法則。為什麼?因為我們不可能重複過去這場獨一無二且時間長達數千年的實驗。人類的歷史樣本只有一個。此外,在這場單一而巨大的實驗中存在著許多「粒子」,這些粒子具有意識,因此受到各種認知偏見的扭曲。這意味著預測它們的行為要比預測毫無感覺與毫無心靈的旋轉粒子困難得多。人性有許多奇特之處,其中之一是人類天生能從過去的經驗中記取教訓。因此人類的行為具有適應性,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文明, p.11》尼爾弗格森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