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買樓 還是買樓

信報財經新聞 2015-01-26 A22 | 時事評論 | By 龍子維

除了買樓 還是買樓

要數近期的房屋熱話,除了居屋白表申請再度破頂之外,便是人稱四叔的李兆基宣布計劃清拆石硤尾大坑西邨,重建估計售價百餘萬、建築面積300呎、約5000伙的「勤奮青年創業居所」。為何四叔會如此「大手筆」?背後究竟有何盤算?「勤奮青年」要創業、要上進,最終就是要走進置業階梯,購買私樓?

大坑西邨是香港現時唯一一條私人發展的廉租屋邨,由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和管理。當年石硤尾大火後,前港英殖民政府以特惠價錢批出一幅位於大坑西的地皮予平民屋宇,以安置當年受大坑西徙置區清拆計劃影響的租戶,有關地契規定公司至少須要提供1600個單位,租予低收入人士居住。

大坑西邨前世今生

政府不但批出平價地皮,還提供一筆1000萬元的貸款,以供公司興建有關單位。平民屋宇擁有管理和出租大坑西邨的全部權力,根據1999年立法會會議的質詢,雖然大坑西邨收取的租金與一般公共屋邨的相若,但政府表明無權另行設立機制監察大坑西邨的運作。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改變大坑西邨的土地用途,由提供廉租屋變成一般住宅用地,假如大坑西邨重建後,變成可供出售的私人物業,有關地契的條款、地積比,以至有關分區計劃大綱圖的土地用途便須改動,以興建可牟利的中低密度住宅。

其實,大坑西邨的重建命運,已經預示香港的房屋種類愈趨單一化,以鞏固現時由公屋、居屋與私樓所組成的房屋階梯。理論上,像大坑西邨這樣的私人廉租屋假如能夠加以發展,在地契上規定提供租金低廉的出租單位,在租公屋與租私樓的二元選擇外,不失為一個不錯的另類選擇。

只可惜,在剛剛發表的長遠房屋策略的最大焦點,仍然是如何重建由公屋、居屋、私樓組成的房屋階梯,公屋的各項政策旨在劃分有「潛在能力」的買家,冠以「富戶」、「寬敞戶」、「綠表家庭」等不同名號,最後還是希望公屋住戶透過買居屋,在房屋階梯爬升,加快公屋流轉。

《施政報告》更是變本加厲,興建所謂的「廉價居屋」,只不過是把現有的公屋屋邨劃出幾幢出售而已,這根本是當年「租者置其屋」計劃的翻版,特首梁振英不惜打倒局長張炳良去年11 月18 日不會重推租置的講法,目的就是要公屋居民盡快置業,即使在整體公屋供應仍然不足的前提下,劃出公屋單位以作居屋之用,必然會令輪候冊的等候時間更長。不過,在「滿足置業需求」這前提之下,政府對於苦苦等待上樓的劏房住戶,就只能先採取拖字訣了。

合作社是另一出路

其實,香港仍有可供人安居樂業的另類房屋實踐。易汶健在香港獨立媒體的文章,曾經介紹香港公務員合作社的興衰史。在戰後香港尚未流行以按揭分期付款供樓的年代,當時的港英殖民政府為回應本地公務員的住屋需求,容許公務員根據《合作社條例》組成建屋合作社,向政府申請批地及低息貸款興建住所。

合作社擁有土地及樓宇的業權,社員則擁有居住權,也可把有關權利轉予直系親屬。這種並非以牟利為目標,能夠以社群之力集體購買和管理的建屋模式,早已在香港式微。

樓宇管理困難,當然是合作社建屋沒落的其中一個原因,但香港的房屋供應愈趨單一,政府只着重興建公屋,而發展商則主力興建私人住宅,在樓價平穩和經濟增長迅速的年代,這種由公屋到居屋、進而到私樓的房屋階梯模式,或許在穩定社會的角度而言是必需的;另一方面,強調置業階梯乃唯一出路的意識形態,亦大大加強鞏固私樓的需求,促成香港樓價只升不跌的神話,其他另類住屋模式,尤其是未能轉化為投資商品的私人廉租屋和公務員合作社,被邊緣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現時大坑西邨的居民處於一個極為尷尬的境地:由於大坑西邨建於私人土地之上,且在管理上從不受房委會或房協管轄,雖然他們每月支付與公屋相若的租金,但他們將會被視為「擁有」業權而沒有資格申請公屋;亦即是說,政府在整個大坑西邨重建計劃之中,並不會擔當協助居民上樓或調遷的主要角色,而是「協助」平民屋宇,只會把有緊急需要的居民,例如傷健人士或長期病患者,透過「體恤安置」上樓。

如果連一位六十多歲、失去右腿、靠輪椅代步、露宿街頭的長者,也須向社署證明失去了腿才可上樓(見陳紹銘《求你證明我沒腿》,刊2014年05月26日《信報》),大坑西邨居民的命運便可想而知。當居民極力爭取原區安置、擔憂流離失所的同時,四叔挾着大慈善家之名,「捐地平賣」

一批建築三百呎實建二百呎的居所,化殘舊居所為青年上樓新希望,一眾有志向上流動的創業青年於計劃落成之日、入住之際是否須要感激流涕,在背負百多萬的債項之餘,慶幸能夠有一室之所去實現創業美夢?

影子長策會成員

【延伸閱讀】《大坑西新邨的沒落,也是私營廉租屋的沒落》(易汶健,http://www.inmediahk.net/tai-hang-sai);《公務員建屋合作社:另類住房的生與死》(http︰//www.inmediahk.net/housing_coop1)。

龍子維

A22001.1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