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碼頭速設岸電設施 降死亡率

撰文:龍子維 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
欄名:GREEN FORUM

2014年旅遊發展局推動「亞洲郵輪專案」,鼓勵郵輪公司開拓訪港航綫,可以預期訪港的郵輪數目將會不斷上升。啟德郵輪碼頭年度泊岸的次數,由2013年的9次及2014年的28次,倍升至2015年預計的57次,無可避免地會為九龍東的沿岸居民帶來新的健康威脅。

健康空氣行動於2015年3月1日舉辦船河活動,邀請受船舶廢氣影響的市民,到葵涌貨櫃碼頭及啟德郵輪碼頭考察,當日於郵輪碼頭停泊的,是排水量高達9萬噸的菁英千禧號,而6月20日更將會有總噸位達16.8萬噸的海洋量子號停泊。

郵輪泊港趨增 雙泊將常見

在有關專案繼續吸納郵輪來港的前提下,兩次雙泊安排會變得更會常見,預計2015年啟德郵輪碼頭將會有近60班郵輪停泊超過75日。除了淡季的月份外,差不多每周也有郵輪停泊。雖然香港整體的遠洋船數目有下降趨勢,但經港的郵輪數目不斷上升,由2011年的2,040艘上升至2013年的2,601艘,預期有關數目會繼續上升,情況值得關注。

由於夏季主要是吹西或西南風,預期郵輪所排放的污染物,會藉風勢吹往北面的啟德公屋群,如啟晴邨及德朗邨一帶,以及東面的觀塘商貿區。

遠洋船泊岸 立法規管轉油

經過各環團的努力,政府終於就規管遠洋船泊岸轉油刊憲,2015年7月1日正式生效。我們當然希望這遲來的立法能夠逐步減低沿海居民受船舶污染影響的程度。以葵涌區為例,該區2014年的24小時二氧化硫(SO2)平均濃度,有148次高於世衞標準,為全港全年SO2平均濃度(20ug/ml)最高的地區。健康空氣行動曾於2015年2月探訪受影響的家庭,其中一戶是位於葵盛西邨第八座高層的一個單位,窗口對出便是葵涌貨櫃碼頭所在。

戶主小婷接受街訪時表示家中塵非常多,只要一天沒打掃,用手一抹枱面,手指便會蓋上一層灰。「基本上日日都是灰矇矇。」小婷兒子子聰則投訴,在家中可看到碼頭貨櫃船吹出黑煙。由於患有哮喘,冬天因空氣不流通,每周需聞哮喘藥4次,每隔3個月便要看一次醫生。

PM2.5濃度高 死亡率將愈高

根據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於4月25日發表的微細粒子(PM2.5)研究,發現居住地的PM2.5濃度較高,死亡率便愈高。該研究以66,820名65歲或以上長者居所為對象,分析及對比他們1998年至2001年期間,死亡率與死因及居住地PM2.5濃度之間的關係。

有關數據顯示,長者居住地若每立方米增加每10微克的PM2.5,自然死亡率會相應增加14%、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22%、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增42%,以及腦中風死亡率增加24%。研究主管黃淅明教授指出,九龍東的情況較為嚴重,當中觀塘的PM2.5濃度,達到平均每立方米40微克。

船舶佔香港整體懸浮粒子(PM)排放量的32%,比起發電廠的28%或路邊交通的27%為高,政府除立法規管泊岸轉油外,更應盡快於郵輪碼頭設立岸電設施,以減空中懸浮粒子對九龍東沿岸居民的影響。我們期望於6月2日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政府會進一步披露有關為啟德郵輪碼頭提供岸電設施的進展。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