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一夜變天,全港除離島以外,十七個區都 … 閱讀全文
標籤: 社區規劃
推動政策創新的社區設計
政府推行一項政策,是否不需要透過強制/徵 … 閱讀全文
棄以車為本思維 建長者友善社區
政府應該盡快根據香港長者人口的比例分布【表】,在長者人口比例較高的區域、社區或屋邨,引入如紐約市般的「長者安全街道計劃」。根據警務處2014年的交通意外數字,長者人口較高的地區如黃大仙和觀塘,其交通意外的發生頻率亦往往較高(分別為586宗和503宗)。香港的交通規劃實在應該與時並進,建立更多長者友善社區,多鼓勵步行出入社區,不單可以大大減低交通意外的傷亡事件,更可以減低行人接觸路面空氣污染物的機會,改善長者和居民的健康。
以共享創意改造市區
談香港的市區重建,討論的焦點總是在拆遷與賠償;討論房屋及規劃的問題,總是離不開開發新市鎮的舊模式。在這些思路以外,我們有否想過推土機發展以外的可能性?面對市區的各種閒置的空間,我們又應該如何利用、活化,甚至透過政策的誘導,改變香港都市發展的策略?
從京町家保育看香港社區規劃
遊覽京都,會看到一大特色,那便是四周鱗次櫛比的京町家民房;這種「旅遊景點」並非單靠政府之力憑空創造,而是一班居民與公民團體共同努力的成果。在香港談論房屋和規劃政策,焦點總是集中在數量和規模之上,很少討論在規劃過程中,應該以怎樣的模式規劃,然後凝聚共識,達致營造社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