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2047以糧食自給為中心的農地規劃

大幅度提升農地的生產力及生產多樣性,包括鄉郊農地進行生態耕作、有機耕作、常規耕作的比例,城市公共空間進行水耕、魚菜共生、社區園圃、屋頂農場的比例,甚至乎與政府推動太陽能發電的政策配合,思考農電共享的比例等,這些都是從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思考多樣化的農地規劃,從抵禦全球暖化以至地緣政治震盪的城市韌性出發,取代現時農地只能變棕地、棕地最後只能起屋變貨櫃場的線性發展邏輯。

永續都市 由一條街道做起

作為邁進永續都市的第一步,扭轉汽車城市或者是衞星城市的規劃模式,選擇合適的地點逐步增加行人網絡,結合原本街道與社區的特性,建立起一個又一個的步行社區,這才是真正的香港2030+,落實以人為本的智慧,順應全球都市永續發展的新趨勢